大中小型工厂如何进行智能化转型?
2020-09-25
“工业互联网除了要解决生产的问题,还要解决人的问题,例如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如何真正的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去实现柔性制造的技术,这是目前技术上比较大的挑战。”
“中国目前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依靠劳动密集来驱动的传统制造型企业,能耗过高、设备损害等都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智能制造,“芯”向未来--英特尔智能制造圆桌论坛于9月23日在线上举办,格创东智首席架构师杨晓亮受邀现身分享实践经验和对未来的看法。
“非常感谢英特尔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欢聚一堂,探讨智能制造的未来。我演讲的主题是“智能制造,芯向未来”,代表格创东智一直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向芯片制造和半导体方面发力。格创东智的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最底层是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的基础设施。从下往上,平台首先会与传统工厂设备互连,比如说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或者工厂中的软件,比如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软件等等。通过边缘设备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平台,进而挖掘数据的深层次内在联系。还可以基于行业经验、知识建立工业算法库、工业模型库,以微服务的形式包装在工业化平台中。目前格创东智已经提供了许多端到端的数据库,比如数字工厂中应用的设备健康管理系统EHM、机器视觉东智天枢等。在工业现场,机器视觉产品能够自动识别检测某些缺陷,多因子分析工具MFA进行深度挖掘数据,建立结果与参数之间的模型关系。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计算、传输和存储。传输:英特尔以太网技术可以通过扩展来满足网络的需求,加速高优先级应用程序;在云基础设施之间,可以通过以太网技术保证数据快速达到目的节点。
存储:英特尔提供的傲腾技术分为两块——内存和固态盘,都是在云基础设施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的标杆,那格创东智通过什么方式去反哺半导体行业呢?格创东智的一款重量级产品是虚拟量测,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会存在许多无法靠人工经验排除的异常缺陷,一个异常缺陷可能与几十个参数之间有内在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起这些缺陷和输入参数的内在联系,直接受益是提高良率、实现提质增效、节约人工检测成本,缩短我生产周期等。
在半导体生产过程当中,晶圆在研磨时,由于压力控制不准确会导致晶圆膜厚偏厚。这时通过虚拟量测工具能够建立起膜厚和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调整参数,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这样的虚拟量测工具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测量,助力半导体行业发展。
但其实对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道路中,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他们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
“其实如何赋能中小型企业,从技术的视角来说,可以通过一些低代码工具来实现。
通过这些低代码工具,可以让各种各样的企业,比如具备行业Knowhow工程师,或者具备一定自动化运维能力的人,释放出力量。比如一个自动化工厂,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将其转型为一个「工业极客」工厂,赋能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