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这里有最新鲜的政策动态、行业资讯,最全面的行业活动攻略,最顶尖的行业开发者互动切
磋,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资源。

格创东智【工业软件专家访谈】第五期:​12吋晶圆厂MES“突围”为什么这么难?

2023-08-11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值体量,最多的工业场景。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工业软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担当重任。


关注中国制造业“软力量”

格创东智【工业软件专家访谈】第五期

12吋晶圆厂MES“突围”为什么这么难?




 以下专家访谈实录:


1、半导体CIM/MES的软件研发,在行业内被公认为是极具挑战的"高地"。这个“高地”体现在哪些地方?

半导体领域的生产工业软件统称为CIM系统。它借助计算机的控制与信息处理功能,帮助半导体工厂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科技制造业,半导体制造具有产品种类多、周期短、多批次等特点,生产工艺高度复杂且要求精度高,生产更新及信息变动快,生产成本高、良率要求高,需要工厂对生产过程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同时,半导体产业链环节多、周期长,CIM系统可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备都能按照要求来执行命令,并且每一个工艺的参数都没有偏差,每一个晶圆的缺陷都能有据可循,每一台设备都能被高效利用。


这些环节的实现,得益于CIM的四个功能:对生产资料及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功能、编程与建模等设计功能、自动化制造功能及质量控制功能。这些功能由不同软件实现。


半导体CIM/MES,尤其是12吋晶圆厂牵引着整个产线的全自动化管控及信息流。人-机-料-法-环,都依赖CIM/MES指令执行各个细节决策。半导体工艺自动化生产流程越复杂,对CIM/MES的功能要求就更高。在无人化基础上,无法靠人眼识别生产步骤或质量,依靠CIM/MES提供完整的功能处理这些生产闭环管理。另外,半导体生产成本高,对系统稳定性,性能及异常处理都有系统高度指标。这些都是半导体CIM/MES的最大挑战。


2、12吋晶圆厂的MES,是否可以理解为“高地”上的“高地”?与6吋、8吋厂比起来,高在哪?


半导体从6吋,8到12,都存在不同挑战。除了每片晶圆产出的芯片,工艺流程量级增长,对生产工艺流程,材料和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更高。半导体MES系统使用,从加工过站记账,数据采集,基础管控,可视化,逐步演变到细致化管控,生产异常监控,事件流程化人机交互管理及更高层次的自动化产线。MES作为12吋晶圆厂的核心大脑, 需要背负更多的完整功能,把各个加工环节,更彻底的串连起来。


8英寸以半自动厂为主,12英寸基本都是全自动。在一座12英寸晶圆厂中,每一片晶圆要在几百甚至上千台设备间流转往复,生产工序超过千道,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会直接影响良率和效率。


一颗芯片需要经过薄膜沉积、光刻胶涂敷、光刻显影、刻蚀、量测、清洗、离子注入等多个环节和工序,在12产线中工序甚至可以达到两千步。因此每颗芯片在生产中的数据都十分庞大,其数据量级也随着制程演进而快速增长。根据应用材料的数据,45nm晶圆厂每年的数据量在50TB左右,而28nm晶圆厂年均数据量可以达到80TB,14nm晶圆厂每年的数据量则为140TB。如此庞大数据的收集,流转和处理,对系统有了极高要求。


3、在国产替代上, 12吋厂的MES国产化仍然任重道远,为什么这么难?


重视度不够:相对于EDA等芯片设计软件,CIM系统一直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CIM中核心的MES系统只占晶圆厂总投资的1%,相比动辄上百亿的晶圆厂,很难引发起行业重视,上游厂商更偏向于使用成熟方案以应对生产中各种问题。


准入壁垒高:CIM作为涵盖晶圆生产所有环节的工业软件,不仅需要开发者拥有过硬的软件实力,还要对每个生产环节了如指掌,并将二者无缝衔接在一起。更困难的是,半导体制造领域还存在诸多技术秘密(Know-how),若非资深行业人士,很难踏入该领域。另外,半导体生产的工艺极其复杂,需要24*7不间断生产,宕机一次,wafer报废了,损失极大。所以FAB厂对于MES系统要求极高,价格高昂也能接受。这导致国产MES很难在正规大厂获得磨练自己的机会。


市场规模小:据Technavio数据显示,2021年~2026年整个CIM市场(包含光伏制造、制药、半导体制造等)潜在市场增长份额为87.2亿美元;另据IDC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MES总体市场份额约为38.1亿元人民币,这种情况下,细分到半导体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更少。不过,《IDC 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市场预测, 20222026》报告预测,MES软件市场将从2021年的38.1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108.1亿元,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12厂MES如果需要贯通整体生产流程,不单只着重于软件开发技术,更重要的是渗透实际半导体加工流程,了解实际业务需求(why),针对不同加工区域场景,把功能设计出来。这个需要一个实际工厂线上把经验沉淀下来的过程。一般人把这个称为OT(Operation Technology)和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结合。


所以,我们也希望国内12晶圆厂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让国产系统在产线上实际去验证。如果国内晶圆厂只追随国外大厂系统及经验,那国产12MES路会更难走。


4、作为MES供应商,在12吋厂MES项目实施中,哪些能力最重要?


个人认为,第一是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基础,有一定的半导体行业沉淀并稳定对应多产品(high mix product),高产能(high volume production)场景。其次项目实施团队需有半导体产线业务的经验,并可引导客户正确使用系统,一起推动产线KPIs。另外整体项目实施执行流程 (Project Management)及用户的积极配合也是重要环节。


5、能否结合您的从业经历谈谈,您觉得12吋晶圆厂MES国产化“突围”有什么比较好的路径?


12吋晶圆厂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CIM,MES结合不同模块,比如SPC、EAP、RTD、FDC、APC等发挥整体管控。


与其说是突围,不如说是大家发挥各种强项:在一个创新平台上,推出一套更完整方案;在不同产线、不同工艺上,实行工艺与系统技术结合,解决产线预见及未来挑战。国外大厂如IBM,AMAT,Daifuku, camLine, Siemens等都有过实际项目合作案例, 支持SOI,SiC,IGBT等工艺。


但在国内都是各自研发所有模块。在国内经验人员短缺情况下,要独自完成所有系统,尤其MES,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精英团队,潜心专注研发。


6、为什么选择加入格创东智?接下来有何计划?


格创东智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司,依托于TCL起步,5年来不断对集团内外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取得了跨越式进步。在传统业务全谱系覆盖的同时,格创东智重点深耕半导体产业,包括智能硬件和CIM的全方位结合,致力于开发自主可控的12吋MES与周边系统。格创东智发端于半导体制造业,具有深厚的半导体基因作为支撑,在CIM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可以说更加游刃有余。过去20余年,我在IBM专注于半导体CIM的开发和交付,如今也希望为国产CIM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加入格创,也是找到了一个发挥自己和团队能力的绝佳机会。


半导体CIM的研发和实施需要一个大型优秀团队的合作,我希望能与研发团队一道,全力以赴,用两年的时间来打磨产品。同时,我也将带领交付团队,做好客户交付服务,并充分调研客户需求,推动产品研发,争取在较短时间里,集格创众人之力打造出自有的CIM total solution。





相关新闻

在线详询

关注我们

首页 电话 业务详询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

*您关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怎么称呼您?

*您的公司名字?